10月初,欧盟成员国代表投票通过了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,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。据此,欧盟通过这项决议,预计在下个月就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45%的进口关税。
欧盟委员会宣布,这一决定旨在保护欧盟汽车产业,防止中国企业因政府补贴而在市场上获得不公平的价格优势。此次关税措施涉及多家车企以及多款电动汽车,预计将对中国在欧盟市场的电动汽车出口产生显著影响。
“赞成与反对”,分歧仍存
欧盟委员会2023年底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,并在2024年7月引入了临时关税。据欧盟委员会披露的10月4日的投票结果,欧盟27个成员国中,10个国家投票支持加征关税,5个国家投票反对,12个国家弃权。
具体税率方面,欧盟将对特斯拉加征7.8%,比亚迪17%,吉利18.8%,上汽35.3%的关税,而其他参与调查但未被单独抽样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加征20.7%。欧洲目前的汽车进口关税为10%,这意味着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进入欧洲市场将面临最高45%的超高关税。
值得注意的是,赞成方以法国和意大利为首,两国均在华没有重要汽车合资企业,其中意方阿尔法罗密欧已几无销量,菲亚特也早在2018年就退出中国。法系车尽管在国内有着神龙集团的合资,但其市场也全面萎缩。
而反对方则在国内市场占据“一席之地”。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大众、梅赛德斯-奔驰、宝马相继表态,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“错误做法”。2023年德国大众汽车集团、宝马集团和梅赛德斯-奔驰集团等三大车企在华汽车销量高达476.2万辆,远远超过在德国本土280万辆的销量。
大众集团公开呼吁德国政府反对欧盟关税,强调惩罚性关税无益于竞争。德国总理朔尔茨也明确表示,德国反对欧盟加征关税,欧洲必须继续和中国谈判。
“反向合资”或带来技术让渡
值得一提的是,第90届巴黎车展于10月14日至20日举行,尽管欧盟高额反补贴关税即将落地,但包括比亚迪、红旗、广汽集团、上汽大通、东风风行、问界、小鹏、零跑、创维等中国车企均出现在巴黎车展,依然带着新产品和新技术进入到欧洲市场。
不过,业内人士表示,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及拟加征关税,并非简单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,其背后是欧洲试图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考量。
欧洲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相对滞后,面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势崛起,欧盟选择用关税构筑壁垒,为本土企业争取发展时间。同时,由于在欧洲生产的电动车不会被强征关税,所以不少欧盟成员国赞成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,也是想用这种方式,“迫使”中国企业赴欧洲投资设厂。
有车企海外业务相关负责人向车市睿见表示,曾考虑在东南亚或者其他第三方国家生产电动汽车,向欧盟出口。但根据其调查,在反补贴关税生效后,欧盟依然有权对车企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查,故如果想真正进入欧盟市场,在反补贴关税的情况下,在欧盟建厂将是最优选。
目前,已有奇瑞、比亚迪、长城、上汽、小鹏、吉利等多家中国车企计划在欧洲建厂,以应对欧盟电动车关税等挑战。
但建厂之路也绝非一帆风顺,除了要考虑欧盟极其严苛的环保、用人等标准,据知情人士透露,欧盟方面提出了与其分享乃至转让电动车技术的要求,从而增加其本土车企竞争实力,这与此前外资车企进入中国时的合资方式如出一辙。
就在巴黎车展正式开幕的前两天,中欧双方在经历了8轮磋商后,局面仍然没有实质性变化,高关税也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尝试开启欧洲汽车市场大门的强大阻力。但在新能源赛道,中国企业具备了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,最新一代技术、定价更低的全球车型,聚焦智能化能力,仅从本届巴黎车展来看,中国企业笃定地进入欧洲市场。虽然困难重重,但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热度不减,面对不可逆转的汽车产业转型,持续深入的全球化探索势在必行。